建設城區道路,歸并土地近
兩年,十堰利用新建北京路、東風大道的時機,將兩條道路13公里沿線的各種零散地塊連接起來,為城市新增土地4500多畝。
現在,與橫貫全市中心城區的人民路相平行的北京路,全長8.7公里,沿線新增的2500多畝土地,成為體育館、博物館、游泳館等公共設施,大型商場、新型商住樓等聚集的城市新區。過去被山嶺分割成零星小塊土地的地段,由一條城市中心路線相串連,成了城市建設中的黃金寶地。
從東風汽車公司幾家主要生產廠區穿過的東風大道,全長4.3公里。過去,這條道路涉及的地段,為一個個各自為戰的生活、生產區域,地塊分割,浪費土地,不易城市建設。道路修通之后,上述問題迎刃而解,市里與東風公司相配套的生活設施建設有了用武之地,5個困擾城市建設的項目得到順利實施。
受北京路、東風大道的啟發,十堰市依據城市規劃,將重慶路、天津路、浙江路、甘肅路四條道路建設,納入近期建設規劃。新的城區道路建設,可新增城市建設用地1萬畝。
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集約利用土地
走進十堰城區東郊的白浪開發區,一排排整齊的廠房映入眼簾。在這里聚集的工業項目有50多個,合理分布在1.35萬畝土地之上。有關方面算了一筆賬,如此眾多的企業集并在一處,道路、水電、綠化及其他服務性設施占用土地,節省20%以上。
在分析白浪開發區發展過程時,十堰市的決策者們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集約使用土地,可以釋放土地更大的容量。因此,他們在謀劃城區工業發展時,將集約使用土地作為提高資源合理利用率的一條途徑,規劃并著手實施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
在十堰城區東部與西部,該市東城、西城開發區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在向市內外宣傳兩個開發區的投資優勢時,集約利用土地的合理性好處,被放在突出位置。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轉變,吸引了一批外來投資者的目光。目前,除已有20多家市內外企業在兩個新的開發區落戶外,近期又有10多個有相當實力的外地投資者,前來考察并表示將前來投資興業。
樹立節約理念,盤活土地存量
建城30多年的十堰,有一批土地存量可以利用,十堰將之納入節約的范疇,做了一系列文章。
在計劃經濟時期,十堰成立的每一個單位,幾乎都圈占了一塊土地,并用圍墻的方式固定下來,在寸土寸金的十堰,這是一種浪費。十堰市組織專班,對單位占用的土地進行清理,凡在有關法規規定的時間內未用的土地,一律收回。僅此一項,全市新增可用土地33宗,共計258畝。
在改革發展中,一批被撤銷的單位、破產企業,原占用的土地,成為可資利用的資源。十堰市一方面對其進行登記造冊,專戶管理,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對這部分土地從嚴審批,嚴格出讓手續,凡利于集約開發的項目,一律亮綠燈。目前,這類土地已出讓158畝,其中一半以上將蓋超高層建筑,比原土地利用程度高出50%以上。
1969年落戶于十堰的東風汽車公司的一些專業廠家,占用土地較多。十堰市與東風公司一道,對東風公司專業生產廠及機關、學校、醫院等58個單位進行了土地使用調查,著手解決有些土地征而未用或多征少用的問題。據統計,企業與地方本著合作、節約的原則,將對1115畝土地作出新的用途安排。
居民向小區集中,村民向中心村集中
十堰城區,許多原住民分散各處,前庭后院,往往占用不少土地。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市有關部門選取不同地段,進行居民集中建房試點。目前,先期在張灣、茅箭等地選建的3個居民點,共有306戶入住,僅占地45畝,省出土地100多畝。
針對城中村占地較多的具體狀況,十堰市進行村民集中建房試點。按照統一規劃、自愿參加、適當優惠的方式,兩個村民居住點共有50多戶農民入住,節省土地60多畝。
試點的成功,改善了群眾的居住環境,改變了落后的城區面貌,讓群眾從中得到好處,得到了群眾的擁護。
在取得試點經驗之后,十堰市有關部門建議市政府作出規定,今后城區居民、村民分散建房,一律不予批準。與此同時,他們還提交了集中建房全面推開的方案,供市政府審批。
十堰市有關部門算了一筆賬,采用居民建房向小區集中,村民建房向中心村、集鎮集中的方式,全市可節省用地近萬畝。
加大舊城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
經調查,十堰城區有舊城面積3000多畝,房屋低矮,道路混亂,利用率較低。
年初,十堰市有關部門提出舊城改造計劃: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用集約利用土地的方式展開。
此前,這些部門曾進行了廣泛調查。他們發現,業已完成的十堰老街改造,十分成功。通過引入市場機制,采用拍賣經營權的方式,用較短的時間,將這處最擁擠的地段,成功改造成道路有序、綠化達標的商業和居民小區,減輕了城區商業發展用地的壓力。
正是從十堰老街的成功實踐中受到啟發,有關部門看到了舊城改造的效益和前景。現在,全市已作出分三個批次,全面改造舊城區的規劃。
據測算,利用舊城改造的方式,全市可省出的土地壓力,可抵2000多畝土地。這在土地資源十分寶貴的十堰,是一筆不可小視的財富。
[聲音]為子孫后代留空間
7月下旬,十堰市邀請國內20多名專家,論證全市“十一五”規劃,身處山城十堰,專家們對合理利用城區土地,提出不少“含金量”高的建議。
十堰城區呈帶狀結構形態,山地零散,土地資源十分可貴。專家們談到,要加強土地規劃計劃的管理和調控,合理調整用地結構布局和規模,嚴控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按照城區建設用地增加與城郊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要求,統籌安排,合理調整城區建設用地的數量和布局,做好土地用途管理。
專家們建議,強化土地供應和利用的監督,十分必要。要嚴格貫徹節約用地標準。城區國土資源部門在與用地者簽訂土地使用合同或頒發劃撥土地決定書時,要嚴格約定相關條件,并加強監督檢查,同時建立國有土地劃撥和協議出讓公示制度和激勵節約、集約用地的利益機制。
深度挖潛,重點盤活,利用好城區存量土地。專家們認為,要開源與節流并重,把節約集約放在首位。開展存量土地普查,進一步摸清土地集約利用的潛力,對各類低效利用土地制定盤活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對土地利用率低,盤活存量不力的地方,控制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同時規定,除大型工程用地外,一般城區建設用地要首先從挖潛中解決。
要有節約儲備土地的計劃。專家們說,一個地方的土地資源總是有限的。因此,正確處理發展用地與儲備土地的關系,不可小視。要有整理土地、改造土地的計劃,要用經濟的手段鼓勵土地儲備,要為子孫后代留下能夠合理利用土地的空間。
[關聯]規劃:不可缺失
節約、集約使用城市土地,規劃部門責無旁貸。對此,十堰市城市規劃管理局有著清醒的認識、自覺的行動。
將節約、集約用地,納入相關重點工程的規劃審批之中。該局對北京路、柳林路、體育館、污水處理廠、十堰四星級賓館等城區建設重點工程,精心規劃,從嚴審批,將土地集并使用作為一條主要的開工準入標準;積極配合交通部門,做好十漫高速公路與城區銜接地段的前期規劃工作,預留近千畝可供城建使用的土地;從合理利用土地的大局出發,修改、完善東風大道分區規劃、重慶路控制性規劃,及柳林路、天津路、甘肅路道路規劃;他們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歸并城區土地,提出了城區河道市場的遷移整治方案;參與市區整頓機動車亂停亂放工作,做好20個社會收費停車場的選址,合理利用了一批閑置土地。
嚴把規劃審查審批關,力爭杜絕土地浪費現象。該局每周堅持業務例會制度,對城區每個建設工程項目進行公平、公正、公開評審,與節約利用土地相悖的項目不予放行。他們制訂并嚴格執行《建設工程強制性條文》、《十堰市建筑間距暫行規定》等技術規范,提高城市建設用地的科學性。今年上半年,該局以節約用地為原則,核發《選址意見書》39份,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541份。
推行陽光規劃管理制度。該局研究下發《關于開展建設項目規劃公示的通知》,通過《十堰市城市規劃網》、《十堰日報》和局辦公樓“規劃公示欄”,對城市重點建設項目和居民小區規劃進行公示,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節約用地的意見。今年以來,全市發布公示信息5期、涉及8個重大項目;召開聽證會9起,36個涉案的建設單位和個人參加聽證會,確保了當事人的知情權和申訴權,增強了合理利用土地的行政透明度和公正性。
[訪談]市委書記趙斌——節約用地,勢所必然
十堰地處鄂西北崇山峻嶺之中。在一個狹長的山谷里,建設現代汽車工業城和山區園林城,土地的承載能力終將會有一個限度。
目前,十堰城區人口已有近60萬,人口越來越多,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引起人們深深的反思。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節約、集約用地,是十堰城區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要求。
依據十堰的市情,當前城區建設正在努力實現四個轉變,即推動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大手大腳用地向厲行節約用地轉變,由寬松優惠供地向從緊從嚴供地轉變,由約束性不強的管理向依法依規管理轉變,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保障土地供給,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如果您看了今天的話題,覺得有話想說;如果您覺得某個話題能引起人們的關注,想在本欄目開展一番討論,請登錄荊楚網“解讀·背景”頻道(jdbj.cnhubei.com),或發郵件至kqz@cn-hubei.com,發表您的高見,并請留下您的姓名、地址及郵編。
期待您的參與。謝謝。———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