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衛國 尹皓
報載,山東省乳山市職業學校普遍實行畢業生召回制度,凡學生所學知識不能適應生產技術需要,急需“充電”的,或因企業倒閉閑置在家需要培訓掌握生產技能的,均可自愿回校免費接受二次教育。2003年至今該市共有300名畢業生重新返回課堂捧起了書本。為了使后續教育更具針對性、適用有效,職校教師定期到企業生產一線實踐鍛煉,了解掌握用人單位對學校教育的需求信息。
乳山實行畢業生召回制令人耳目一新。職校是打造技術藍領的搖籃,職校生是企業不可缺少的生產技術人才。過去筆者只聽說企業召回“問題產品”,人才召回則是首次聞之。
人才召回制的必要性顯而易見。企業產品一般很難達到100%合格,出現次品在所難免。同樣的道理,學校培養的人才步入社會后也很難做到人人適應工作需要、人人合格。但“不合格”人才不是學!爸圃臁背鰜淼,產生的原因一是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或用非所學;二是人才長期不“充電”,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茖W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的快速變革和職業競爭的加劇,使知識的“保鮮期”大大縮短,如果不重視知識更新,必然落伍,由一個合格人才變成不合格。尤其職校生屬于低學歷層次,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的差距是明顯的,這就需要經常“充電”,以適應經濟發展和崗位技能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召回制是人才重新“回爐”冶煉優質人才的必要過程。如果說以前在學校所學知識是抽象的,那么工作一段時間,有了一些實踐經驗后再回到學!俺潆姟保@樣的學習與培訓無疑更有針對性,對指導工作大有裨益。人才召回制彰顯著學校的責任善舉,體現了對學生的負責精神。眾所周知,學校只負責在校生的學習與教育,只要學生按照要求修滿學分完成學業,學校有權讓其畢業。至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知識是否夠用?需不需要“充電”?與母校并無關系,學校無須承擔畢業生后繼教育和免費再培訓的義務,這是慣例,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這么做的。相比之下,乳山市職業學校的做法實屬難能可貴,此舉之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學生更具競爭力,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服務于社會,這既是對學生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人才召回制值得提倡,希望有更多的學校為人才“回爐”培訓盡責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