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陳長麗、李文璇)11月13日,中科院第四屆科學節暨2021年武漢植物園科普開放日主題活動在武漢植物園舉行。植物園19個學科組(中心)、湖北17家科教機構展示的科研成果及科普作品,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
逛科教市集 領略科學之美
圓溜溜的東紅獼猴桃、“復活”的千年古蓮子、珍稀瀕危植物書簽生動地呈現出植物園的科研成果,亮閃閃的巖礦化石、栩栩如生的蝴蝶標本、精巧的建筑模型令人目不暇接,智能垃圾桶、會投籃的機器人、炫酷的無人機讓人感受到智能科技的魅力……植物園的大草坪上,武漢本地的17家科教機構,從行業角度出發展現科技水平,為公眾奉上了一場科學盛宴。
“機器人是在做瑜伽嗎?它們還會跳雙人舞!”隨音樂舞蹈的機器人令小朋友們頗感新奇。華中農業大學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展出的動物標本、恐龍化石與礦石則吸引了眾多游人的注意力。人們駐足在展位前,領略科學的美麗。
通訊員供圖
玩轉創工坊 探索自然奧妙
一粒種子,為什么既能長出嬌柔的花朵,又能長出粗糙的枝干?沉水植物和陸生植物,利用無機碳的方式有何差異?不同植物的花粉,在顯微鏡下是什么樣的?植物園的科普老師們將實驗室搬進大自然,以科學實驗、科學手作、科學游戲等形式,開展互動體驗,帶領公眾走近科學。
“沉水植物能利用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產生的碳酸氫根離子進行光合作用,陸生植物葉片則不行。”跟隨著水生植物生物學課題組研究員的現場講解,孩子們嘗試思考生物問題,探索自然的智慧。
通訊員供圖
聆聽科學課 近距離體驗科學
科學課堂的“營地”里,科普老師們正“手把手”教小朋友們刨木、造紙、染布料。
花草能染色,樹皮能造紙,樹枝能做工藝品;只要有巧思,就能發現草木的妙用。
通訊員供圖
通訊員供圖
拿起鋸子創造木工,析出纖維制作“蔡侯紙”,敲打木槌染花布……孩子們沉浸于大自然,用心體會科學的精妙。
據悉,中國科學院科學節自2018年開始舉行,至今已經舉辦4屆。本屆科學節以“好奇探索未知,科學連接未來”為主題,致力于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傳播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xiaotubaba.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