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始網訊(通訊員胡文迪 陳果)在鄂西南巍峨群山深處,恩施州建始縣店子坪村那條懸掛于絕壁的“天路”,如同一條蜿蜒的脊梁,承載著幾代人的堅韌與夢想。崖壁上,“石頭再硬也硬不過店子坪人骨頭”的鑿痕依然清晰,無聲講述著“愚公支書”王光國帶領村民鑿山修路的壯舉。2025年6月23日,湖北民族大學紅脈傳承隊踏上這條“愚公路”,在懸崖峭壁間探尋紅色家風與“愚公精神”的傳承密碼。
“我知道沒路的苦,修路是好事,既然是好事,我當然得支持他。”村民張世珍在自家“匯金融”鄉村服務驛站內說道。這家由小賣部升級而成的便民服務點,既是她對丈夫王光國的堅定支持,也是“愚公之家”的溫情延續,更是全村奔向美好生活的生動縮影。
當王光國拒絕弟弟王光曙以承包商身份參與修路工程時,一句“不能承包,只能做員工”的背后,是“公心”二字的分量。哥哥的堅守讓王光曙從最初的委屈到最終的理解,這一轉變,恰是“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清,則政風廉”的真實寫照。
“沒有王書記的堅持,就沒有店子坪的今天。”村委會干部劉英感慨道。如今的店子坪,通過“1+2+N”共富模式和村規民約積分制,將黨員干部的初心轉化為制度力量,讓服務群眾的擔當在鄉村振興的土壤中深深扎根。
這條由血肉之軀鑿出的“天路”,早已從地理符號升華為精神通途。正如紅脈傳承隊隊員在調研筆記中所寫:“從絕壁開路到產業振興,店子坪的變遷,正是‘愚公精神’的當代詮釋。”這里既有王光國開山破壁的勇毅,也有張世珍、王光曙、劉英等人展現的紅色家風——清廉為公、利他奉獻的精神,在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
202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強調:“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店子坪的實踐,恰是這一精神的鮮活樣本。當大學生們行走于天路之上,他們丈量的不僅是脫貧致富的軌跡,更是一條由紅色家風與愚公精神鋪就的傳承之路。在鄂西的層巒疊嶂間,這份薪火正由青年一代接力傳遞,照亮鄉村振興的嶄新征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xiaotubaba.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