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全省各級院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基本價值追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一體推進隊伍建設、業務建設、紀律作風建設和基層基礎建設,打造了一批亮點工作品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的履職能力顯著提升。為展示工作成效,交流工作經驗,現開設“一院一品”專欄。望全省各級院認真學習借鑒,立足檢察職能,找準特色優勢,求真務實、擔當實干,全面推進新時代湖北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服務保障支點建設貢獻檢察力量。
“夷束光”里的青年成長密碼
樹木年輪里鐫刻著最古老的“生長”哲學。當陽光穿透云層照亮新生的枝芽,交織的根系正在暗處悄然對話,每一棵向上的小樹構成森林的繁盛密碼。正如年輪見證生命的成長。
近年來,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以“夷束光”青年工作品牌,構筑起新時代檢察人才的成長年輪,以“追隨光”錨定信仰坐標,以“成為光”淬煉職業鋒芒,以“散發光”傳遞司法溫度,引領青年干警追光礪行、舒枝展葉、抽穗揚花。
循光奮進
托舉也講長期主義
“這部分事實認定存在邏輯鏈斷裂,建議用思維導圖重構證據體系。”在刑事檢察辦公室里,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副檢察長秦玲正在對青年干警鄧力萍提交的調研文章逐句批注,在業務導師的指導下,這篇文章順利在省級刊物發表。
叫年輕人努力,也要給他們托舉。近年來,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深刻認識到青年干警是新時代檢察事業蓬勃發展的主力軍,回應青年成長需求,聚焦青年成才節點,堅持“長期主義”式培養,全面關注、精準滴灌,推出了一系列育才舉措。
2020年,開設青年人自己的課堂——“日新學堂”,集學、研、寫一體,結合“學員即教員”“檢察官教檢察官”等開展讀書實踐、專題研討、主題演講活動,著力為青年解理論之“渴”。
2021年,嘗試給年輕人更多支點,不斷豐富輪崗交流、上掛下派、同堂培訓等鍛煉方式,先后選送24名檢察新秀到上級院、區委、政府主要部門、市區黨校主體班、重大項目、聯系村等平臺開闊視野、歷練筋骨。
2022年,峽暉青年工作隊聚起奮斗心火,小組輪值主辦的“以黨的創新理論說辦案、講工作”“閱己·悅己”讀書會等活動如火如荼。
2023年,“雙導師”培養成長計劃初現雛形,思政、業務雙導師精準托舉,成長檔案全面記錄著3名檢察新人的成長軌跡,“以老帶新傳技藝、以新促老增活力”的良性生態正在形成。
2024年,針對能力短板、履職弱項,不斷強化典型案例引領、業務培訓賦能、辦案流程監控、業績考核激勵、錯案責任追究等機制的剛性矯正作用。
終于,持之以恒的傾注換來了成長的脆響,那束光不再只是喚醒幾株胚芽,而是侵染整座生態林冠。近年來,4名優秀青年干警先后提拔進班子,7名“85后”干警走上中層崗位,10名辦案能手入選省、市檢察業務人才庫,11名青年干警在省、市業務競賽中斬獲名次,區級以上榮譽中青年干警達16人,40篇調研文章在國家級、省級刊物公開發表。
青黃相接筑成枝林繁茂。2025年,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以開展“干部素質和辦案質效提升年”活動為抓手,迎來青年成長成才計劃2.0版本—青年成才工程,探索推出《干部專業能力和通用技能“雙提升”重點任務清單》,突出黨建提領、品牌提能、管理提質、數字提效,圍繞案例分析、出庭公訴、文書制作等五大專業能力和調研寫作、群眾工作、組織協調等五大通用技能,以“雙導師制”為根系,以“專業+通用”雙螺旋能力為枝干,構建可感知、可量化、可持續的成長生態鏈。
逐“數”前行
等春來不如尋春去
“電影中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法律人更要突破思維定式。”今年春訓,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將現象級影片《哪吒》作為研討素材,干警們圍繞“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展開激烈討論。
等春來,不如尋春去。這場思想破冰行動很快轉化為實踐:檢察宣傳干警用AI工具制作生成原創MV,提升效率的同時廣受好評;未檢部門干警運用AI生成的普法活動策劃方案,給大家提供了更多思路;刑檢干警借助AI工具快速獲取最新法律研究成果和司法實踐觀點,大大提高了資料整合效率。
與其坐等春天,不如即刻出發,用行動去擁抱、去創造“數字”春天。近年來,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深刻認識到,數字檢察正成為推動“四大檢察”深度融合、一體履職的重要力量,先“搭上車”才能找到出路,而這逐夢藍海的征途中,少不了青年干警的身影。強化以賽練兵,組織開展數字模型應用競賽,31名青年干警與業務前輩自由組隊、踴躍參賽,在班子成員齊上陣,全院上下一盤棋的推動下,該院在全國模型應用競賽中挺進“100強”。回歸辦案質效,以青年為主體的未檢辦案團隊主動出擊,開發建立未成年人成長風險法律監督大數據模型,針對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入職查詢、從業禁止制度落實隱患,監督文旅部門開展全區專項排查整治,牽頭會同公安、文旅等部門會簽協作機制,實現從“數智”到“數治”的蛻變。
又是一年春來到。2025年,該院將目光再次聚焦青年,一方面選拔出一支具有法律和信息技術背景的優秀檢察人員組建技術團隊,嵌入案件管理部門統籌發力;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內部線索移送機制,進一步強化自摸數據與在庫數據的碰撞比對,拓展數據資源在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律監督中的應用場景和實效。
一季度,在技術專班的助力下,該院刑事檢察部自主研發并上架運行的“刑事案件訴前偵查監督模型”成案1件。青年的活力與數據的魅力正在進一步相融交匯,努力敘說著下一個春天的故事。
攻“玉”取經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
“我一直都很想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我認為這次調崗非常有效地打破了部門間的壁壘,也讓我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從入院開始就在綜合部門工作的書記員邢珂今年通過“雙向選擇”調崗到刑檢一線,經過幾個月的適應、學習,收獲良多。
“新遴選入額的檢察官選崗第一志愿均選擇了刑事檢察部,青年干警也紛紛主動請纓到刑檢一線。”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政治部主任說道。刑事檢察處在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線,任務重、壓力大是常態。為充實一線力量,加快刑事案件流轉效率,今年初,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采取“雙向選擇”方式優化組合辦案組,選優配強刑檢辦案團隊,組成2名入額院領導掛帥、6名青年檢察官為骨干的全新刑事檢察部,91%的青年干警占比,有效激活了刑事檢察核心戰斗力。
潮涌自有其源,躬身入局、“自找苦吃”早已刻進青年檢察干警的成長年輪。近年來,18名有寫作能力、有培養潛力的青年干警主動加入“調研先鋒隊”“繁簡分流尖刀班”等攻關團隊;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雷火行動”、緬北專案等一場場難打的仗面前,青年干警沖鋒奮戰、從未缺席;25名干警輪流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在帶案下訪、上門聽證中“雙頻”鍛煉;以“青”力助發展,青年黨員走進楚能項目建設工地,深入稻花香生產車間,擔任高鐵北站產業園檢察服務站聯企專員,在辦好案、普好法中擔當作為。春芽總是在冷峻的黑暗中掙扎生長,積蓄力量、破土而出,在歷經一次次“火上烤”后,一支“求極致、善擔當、能托底、有實績”的高素質青年檢察隊伍正在“穩穩地長出來”。
“刑檢部門不是‘保險箱’,而是‘煉鋼爐’。”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分管刑事檢察部的副檢察長介紹。今年,該院將通過每月常態化聽庭評議、每季度示范庭庭審觀摩、半年開展1次優秀法律文書評比等舉措,打造刑事檢察“集訓營”,助力刑檢青年練就過硬看家本領。
四月的夷陵,山野間新綠層疊,杜鵑初綻。那些曾在“夷束光”里萌發的嫩芽,如今已舒展成林,在這片生機勃發的法治森林,年輪里沉淀著冬的積淀,枝頭躍動著春的活力。當谷雨時節的甘霖灑落,年輕的“護林人”正以抽穗拔節之勢成長,讓正義的年輪向著盛夏的陽光,一圈圈,延展成永恒的繁茂!